


2016年10月1日至4日,学院思政部主任支喜梅带领部门20余名教师,走进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井冈山精神”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形式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聆听革命先烈们那一段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革命故事,感悟永不磨灭的井冈山精神。
10月2日8时30分,全体学员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整装束腰,步入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会议室。开班仪式上学员齐唱国歌,拉开了开班仪式的序幕。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院长彭朝球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并进行了授班旗仪式。仪式上支喜梅对老师们提出了学习要求。之后,井冈山大学的李忠教授为我们做了《井冈山革命史与井冈山精神》的精彩讲座,李忠教授讲述了许多革命时期的鲜活感人史实,并演唱红歌《八角楼的灯光》,激起了全场教师的热情,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10月2日下午全体学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看着当年红军使用过的一件件实物和一幅幅感人的画作、一个个逼真模拟场景,听着班主任深情讲解,学员们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的岁月,深刻理解了理想信念对于坚持斗争和勇于胜利的重要意义。参观结束后又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
接下来几日,老师们又到多地接受了现场教学。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参观了战壕、钢炮、营房、瞻仰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重温了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感受革命先辈们依靠群众、众志成城、英勇战斗的精神;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细心体会当年的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八角楼,学员们看着桌子、砚台、油灯等简陋的物品,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当年在这里思考中国革命未来,并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勇气和精神书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光辉著作的场景。
老师们在小井红军医院,参观了当年为救治红军伤病员而筹建的红军医院,并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向烈士们默哀;最后走到曾志墓前,望着那颗不起眼的小树下面那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小墓碑,学员们默默无语两眼泪,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
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培训,老师们不但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对红军历史、井冈山精神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井冈山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党史、坚定信仰、提升境界、净化心灵,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不断提升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